检测能力 | 检测标准 | 标准编号 | 限制范围 | 资质说明 | 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体外遗传毒性试验 |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:试验方法 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回复突变试验(AMES试验)YY/T 0127.10-2009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三部分: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 GB/T 16886.3-2008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: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GB/T 16886.1-2011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2部分: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 | GB/T 16886.12-2005 |
![]() |
||||||
亚急性(亚慢性)全身毒性试验 | 医用输液、输血、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:生物试验方法GB/T 14233.2-2005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: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GB/T 16886.1-2011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2部分: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 | GB/T16886.12-2005 |
![]() |
||||||
细菌内毒素 | 医用输液、输血、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:生物试验方法GB/T 14233.2-2005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: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GB/T 16886.1-2011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2部分: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 GB/T 16886.12-2005;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|
![]() |
|||||||
急性全身毒性 | 医用输液、输血、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:生物试验方法 GB/T 14233.2-2005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: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GB/T 16886.1-2011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2部分: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 GB/T 16886.12-2005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1部分:全身毒性试验 GB/T 16886.11-2011;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:试验方法 急性经口全身毒性试验 YY/T 0127.14-2009;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:试验方法 急性 | GB/T16175-2008 |
![]() |
||||||
无菌 |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|
![]() |
|||||||
体外细胞毒性检查 | 医用输液、输血、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:生物试验方法 GB/T 14233.2-2005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: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GB/T 16886.1-2011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2部分: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 GB/T 16886.12-2005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: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/T 16886.5-2003;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:试验方法 细胞毒性试验:琼脂扩散法及滤膜扩散法 YY/T 0127.9-2009;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 | GB/T 16175-2008 |
![]() |
||||||
溶血 | 医用输液、输血、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:生物试验方法GB/T 14233.2-2005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: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GB/T 16886.1-2011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2部分: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GB/T 16886.12-2005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4部分: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GB/T 16886.4-2003;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 溶血试验YY/T 0127.1-1993;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 | GB/T16175-2008 |
![]() |
||||||
阴道刺激试验 |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: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GB/T 16886.1-2011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: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 GB/T 16886.12-2005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: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 GB/T 16886.10-2005;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 15979-2002;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部分:动物保护要求 | GB/T 16886.2-2011 |
![]() |
||||||
异常毒性 |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|
![]() |
|||||||
微生物限度 |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|
![]() |
|||||||